<tr id="m1cy0"></tr>
<tr id="m1cy0"></tr>

  • <center id="m1cy0"></center>
    <center id="m1cy0"></center>
    1. <center id="m1cy0"></center>

      首頁 > 新聞頻道 > 民生

      新聞線索在線提交

      所得皆所愿 2023清明奇妙游今晚上線

      來源:大象新聞·東方今報 2023-04-04 09:29:29
      • 關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維權

      春水初生,春林初茂,春風十里不如你。在如夢似幻的人間四月天,2023清明奇妙游如約而至。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氣因為節令期間“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而得名。

      2023清明奇妙游延續了“奇妙游”系列“網劇+網綜”的劇情形式,在創作內容上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挖掘,從文化內涵與精神層面多方延展,通過“曲水流觴”“絲綢之路”“清明上河圖”“寶塔寺”等劇情的串聯,在輕歌曼舞中為我們解鎖了一個清新與詩意流淌其中,文化脈絡處處綿延的奇妙春之旅程。

      在藝人陣容上傅菁、古麗迪婭爾·阿納依提、劉潔、駱文博、屠洪剛、吳碧霞、自得琴社、趙梁(按姓名首字母排序)等將亮相本次春日盛宴。

       2023清明奇妙游將于4月4日19時30分在河南衛視、大象新聞全網平臺播出。同時觀眾也可在微博、抖音、快手、B站、視頻號、咪咕視頻大小屏、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騰訊新聞、QQ小世界、百度、UC等新媒體平臺搜索“清明奇妙游”進行觀看。

      最美人間四月天

      洛水伊人 勾勒春日盛景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清明春色山景麗,莫負踏春好時節。2023清明奇妙游將春天的美景鋪陳在人們面前,為人們展現了一個萬物生長、活色生香的春天。

      人間四月天,正是喝茶時。

      從信陽到蘇州,從信陽毛尖到碧螺春,一杯綠茶將兩個城市相連,2022年蘇州市與信陽市(大別山革命老區)建立對口合作關系,讓兩個城市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

      一襲旗袍,一縷幽香;一縷旗袍,一縷春光。

      在蘇州拍攝的舞蹈節目《最美人間四月天》以蘇州園林作為載體,以四月天盛放的花朵和植物為色彩線索,以旗袍服飾作為展現東方女性美的重要窗口。

      在移步換景中通過舞蹈的形式展現園林文化的特質,展現獨屬于東方女性的溫婉、優雅、古典,衣美、人美、景美,勾畫出一幅詩情畫意的人間四月天。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從《詩經》中走出的舞蹈《洛水伊人》,舞者揮舞寬大的廣袖,在麥田、在長橋、在河畔起舞。在十里春風、青青薺麥間舞出了“皎皎兮似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的如夢似幻,勾勒出春天最動人的醉人風景。

      雨過清明 情暖人心

      情意綿綿 愿所得皆所愿

      春雨在大地上留下詩篇,將萬物寫成思念。

      清明節源自早期人類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節日。 

      煙雨依依,飛花似夢。清明節剪不去的縷縷思念,在2023清明奇妙游里分外動人。歌曲《所得皆所愿》就是那個最動人心弦的音符。

      “尋常一面便勝過了永遠,不談年年月月此刻在身邊,已是真真切切所得皆所愿……”

      一座小城、 一間小館、一盞小燈串聯起親情、友情、愛情的美好的記憶碎片,由唐恬作詞、錢雷作曲、屠洪剛演唱的歌曲《所得皆所愿》通過歌聲和鏡頭傳遞出“珍惜當下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美好祝愿。

       據2023清明奇妙游總導演路紅莉介紹,2023清明奇妙游除了想讓觀眾通過節目去感受春天到來的草長鶯飛、春和景明的春意的萌動和希望之外,還想和觀眾一起去感受清明節這個節日所特有的情感內涵。

      “《所得皆所愿》這也是我們這一次,想要表達的在清明這個節日中向觀眾傳遞的情感主題:去赴未赴的約,去見想見的人,祝愿大家所得皆所愿!”

       同樣是引起情感共鳴,舞蹈《伊州長歌》則以唐代名畫《搗練圖》的故事切入,在劇情演繹+民族音樂+新疆舞蹈的多重視角下講述了維吾爾族與漢族人民之間的深情,描繪一幅多元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的生動畫卷。

      據晚會總導演路紅莉介紹,《伊州長歌》中選取了一個特別的元素那就是“牡丹”。牡丹在中原與哈密間有著非常緊密的勾連,洛陽是“牡丹之城”,哈密是”牡丹繡城”。

      兩個城市的淵源始自16世紀,而“汗”通 “罕”是維吾爾語表示女子長得漂亮的意思,如:歌曲《阿拉木汗》。中國民族音樂家王洛賓在1940年曾填詞復原了一首維吾爾族民歌名字就叫《牡丹汗》。

       “我們在服裝設計上選取了維吾爾族的一個特色刺繡文化,牡丹圖樣就非常能夠說明內地與新疆的這種文化共融共通,同時我們也想通過鏡頭帶領觀眾去領略哈密地區的地理地貌,領略哈密地區的風土人情。”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伊州長歌》在新疆哈密鳴沙山、大海道、胡楊林、幻彩湖、東天山、巴里坤草原等多個景區取經拍攝,也給觀眾們展現了一幅春日邊疆大美畫卷。

      詩酒茶畫伏羲畫卦 

      文化綿延 落筆生花

       天地清明,春暖山河。2023清明奇妙游不但將春日圖景涂抹得明媚瀲滟,還向我們譜寫了一曲文化樂音流淌的動人樂章。

      由吳碧霞老師和自得琴社帶來的音樂小品《早春奇遇》將宋代古畫立體活化,以趣味、詼諧的調性講述一個“清明穿越古畫世界,遇到奇妙事情”的故事。

       節目中不僅立體展現了多彩的宋人美學,還向大家鋪陳了一幅宋代名畫的超長畫卷。

      《早春奇遇》涵蓋了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張擇端(宋)、《貨郎圖》李嵩(宋)、《踏歌圖》馬遠(宋)、《山徑春行圖》馬遠(宋)、《春游完歸圖》宋人、《早春圖》郭熙(宋)《盥手觀花圖》等傳世名畫,宋畫之美被完美呈現。

       人間有味是清歡,茶文化,不僅包含了傳承千百年的高超制茶技藝,更蘊藏了中國人獨有的生活美學和處世哲學。

      歌手傅菁演唱的歌曲《一盞清歡》,經由一首歌呈現出茶對中國人生活和文化的滲透浸染。

      在舞蹈節目《中國神話之伏羲畫卦》中,伏羲傳說與八卦的奧秘,以及中國古代人特有的生命哲學則以男子獨舞的形式緩緩道來。

       舞蹈場景中仰韶花瓣紋的使用將新石器后期仰韶文化之美體現得淋漓盡致。

      舞蹈紋彩陶盆內壁飾為三組舞蹈圖,舞者手拉著手,面均朝向右前方,排列整齊,步調一致,似踩著節拍在翩翩起舞,與《中國神話之伏羲畫卦》相得益彰。

       除此之外,整個晚會在茶文化、園林文化、服飾文化、絲綢之路、折柳送別等方面的詮釋,無不是對中華文化的完美延展。

      “中華文明是由各民族優秀文化百川匯流而成。我們想通中國節日系列節目,讓觀眾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中華文明的淵源流長,以更加廣闊的層面、多視角展示我們中華文化的兼容并蓄、多元一體。”

      春尚好,風細柳斜斜,2023清明奇妙游,邀你一起共享最美人間四月天!

      責任編輯:蘭明群
      有新聞想爆料?請登錄《今報網呼叫中心》( http://m.nnenne.com/call)、撥打新聞熱線0371-65830000,或登錄東方今報官方微信、微博(@東方今報)提供新聞線索,聯系郵箱:jinbw2004@126.com。
      • 時政
      • 河南
      • 社會
      • 民生
      • 財經
      • 教育
      • 行業
      • 綜合

      東方今報|資源手冊|呼叫中心|聯系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廣告服務|技術服務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東方今報·今報網編輯部  版權所有:東方今報社

      關注我們
      A级黄色网站
      <tr id="m1cy0"></tr>
      <tr id="m1cy0"></tr>

    2. <center id="m1cy0"></center>
      <center id="m1cy0"></center>
      1. <center id="m1cy0"></center>